尿毒症患者使用「遠紅外線治療儀」的治療目的與方法


 彰化秀傳紀念醫院

心臟血管外科主任 江日崇醫師

  1. 促使組織內水分進入血管使透析能夠順利進行
  2. 瞭解血管的彈性、大小
  3. 對人工血管之幫助
  4. 直接提供能量
  5. 動靜脈廔管成形手術後之效果
  6. 化瘀、止痛
  7. 減少或預防其他疾病的發生

1.  促使組織內水分進入血管使透析能夠順利進行

     「遠紅外線治療儀」每治療一次,(40分鐘,距離 20-25公分,室溫22-25°C,體溫36-37°C時)可以增加體溫0.1-0.2 °C,動靜脈因溫度提高而同時擴張,管內壓下降,組織內水分即可迅速進入血管內,使水腫消失,血壓較平穩。

  使用方法:1.透析前使用—視體重增加程度來決定是否再需喝水 2.透析後使用—宜採平躺姿勢,以免因血管內水分不足而造成血壓過低。若有血壓過低及暈眩現象,宜補充100-200cc水後平躺休息,待恢復後才可恢復日常活動。透析後六小時內應注意針孔之止血,若凝血機轉有  問題時不宜直接照射傷口,可以照射手掌增加血流量,避免廔管急性阻塞。每次治療時水分散失不到10cc;若有口渴現象,需同時考慮排汗量、尿量、是否腹瀉、空氣之溼度、乾體重之設定是否需要調整等。不必因而對遠紅外線心生恐懼。

2. 瞭解血管的彈性、大小

  皮膚的溫度會因受到氣溫及體溫的變化而有高低,皮下血管也因而跟著擴張或收縮。以「遠紅外線治療儀」照射,保持皮溫在40°C和配合足夠的水分時,可以看到血管能夠擴大的極限,也可摸到動靜脈廔血流增加的強度,如此可以確定血管是否已硬化,或仍有彈性及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等。(因為很多病人有神經病變的問題,對環境的影響感覺遲鈍,用血管擴張的程度來決定冷暖是一個好方法。)

附註:在動靜脈廔管流量降低時,可以使用此法作鑑別診斷

3. 對人工血管之幫助

  傷口不流血時,每天照傷口一次40分鐘,可以加速傷口癒合,減少人工血管結疤變形,以及降低細菌感染的機會。又隨時隨地照射雙手之手掌、掌背或腳底、足背,可增加整隻手或腳20~30%的血流量,是目前避免人工血管常常栓塞簡單又有效的方法。

4. 直接提供能量

  經有動靜脈廔管的肢體(血流量為正常的三倍),可以快速吸收遠紅外線的共振能量。治療後應注意該肢體之保暖,因該肢體相對地也很容易散熱,使身體失溫。尿毒症患者體能較差,由「遠紅外線治療儀」直接供給熱能是很直接、快速的方法,並隨時注意居家環境之溫暖,以確保治療的效果。

附註: 腸胃不適、營養不良時是治療最佳時機。

5. 動靜脈廔管成形手術後之效果

  手術後若無流血現象,當日即可在醫師觀察下使用。次日起患者可每日自行照射手術部位,使血流量快速增加以利復原(照射時以平躺體位較佳)。因為靜脈內膜很快增厚,所以在術後 1-3 個月持續配合「遠紅外線治療儀」照射及壓迫靜脈,使靜脈擴大的速度大於內膜增生的速度,就可以避免靜脈阻塞。若有輕微之局部感染,配合抗生素一起使用效果更佳,治療時不可先塗抹藥膏。

附註: 壓迫靜脈是利用血壓使靜脈加速擴大的方法,每次 6秒鐘左右,次數越多越好,血流量大 於每分鐘透析所需之流量時,則可改偶而為之;宜請醫師指示方法及部位

6. 化瘀、止痛

  透析後或血管擴張手術後,肢體若有瘀血、腫痛等症狀,第二日即可將患肢抬高 ( 高於心臟),用「遠紅外線治療儀」照射治療,可立即消腫止痛(若有動脈瘤時必須請醫師治療)。

附註: 在曲張的血管裡易發生血栓,「遠紅外線」治療法是口服抗凝劑之外的最佳選擇。

7. 減少或預防其他疾病的發生

  遠紅外線對人體之機能,如體液循環、新陳代謝、免疫功能、組織再生等功能有明顯加強及調節平衡的作用。

Share by: